最近在讀書的過程中感覺到:「軟體公司有(暑期)實習生的機制,其實很多好處。」
因為我之前沒當過實習生,也沒跟實習生一起工作過(coaching 時反而比較有機會跟高潛力的實習生交流到,因為他們的學習動機很強烈),所以對我來說,是種「發現」,原來許多好公司為什麼要有實習生的機制。
期望實習生做出貢獻?
首先要搞清楚「招實習生」的目的,對每個角色帶來的好處是哪些。
就一個 software developer 來說,要在兩個月內對產品形成即戰力,一般是很難的,除非新進人員已經有些工作經驗,且在同個領域工作過,或是之前待過同一間公司的回鍋。
何況是只來兩三個月的暑期實習生呢?所以並不奢望他們可以在產品上做出什麼進度或是貢獻。
不同立場的多贏
站在公司的立場
- 早日發現具有潛力、合得來的員工,既可以搶先一步留住適合的人選,也可以節省未來面試、培訓的成本
- 推廣公司的品牌,在大專院校奠定一定的影響力與先機
站在實習生立場
- 早一點進入與學習真實的職場與工作所需要的技能
- 有機會早一點卡位好公司的正職機會
站在既有團隊成員立場
可能會有些人覺得,自己的工作都做不完了,還要花時間陪實習生做一些跟產品無直接相關的事,而且還跟自己的績效指標沒有直接關聯。
但軟體開發的領域其實很有趣,尤其是對一個 developer 來說,你可以在指導實習生的過程中,鍛鍊自己專案管理的能力,讓自己試著體驗擔任一個產品經理、專案經理時,如何找到有價值的需求/功能,如何在有限的時間、有限的資源中,能交付出相對較高的價值。
你可以從這過程中,鍛鍊自己的規劃能力、領導能力、聆聽的能力、溝通的能力,這些都是影響力的一環(而影響力絕對是在職涯過程中最重要的一項能力)。
能不能把實習生能力帶起來,如果可以,這不就代表對公司來說,你具有額外的價值,從實習生的反饋,也可以得知你是否有成為領導者帶潛力,是不是能讓大家一起變強、一起開心的工作、願意為了達成一致的目標而努力並肩作戰。
是時候給你自己一個不一樣的挑戰,擔任更重要的角色,影響更多的人。
在原本團隊中,你可能只是一個 junior developer/senior developer, 團隊中你可能沒機會學習與展示自己在這方面的能力,而指導實習生就是一個鍛鍊能力、展現潛力與價值的舞台。
即使失敗了(其實也沒所謂的失敗),也是很有價值的成長養分,可以從中學習到許多平時不容易得到的經驗值,而對實習生與公司來說,只要過程有多一點同步、多一些透明,仍能達成最原始的目的。
小結
其實很多人可能以為跟實習生一起工作很浪費自己的寶貴時間,因為是單向的付出。然而在我自己的工作經驗中,卻是從實習生身上學習到不少東西。例如:
- 在一次的 pair 過程中,實習生用了一個 IDE 的 shortcut 是我不曾看過的,對他來說,「這應該是大家都知道的,這沒什麼了不起的」,然而那個契機卻讓我展開了一系列的研究,並結合該 shortcut 能在許多情境下節省了我不少時間。
再熟練、再 senior 的人,也不會是全知。 - 在一次的 coaching scrum 過程中,實習生很中立、單純、無害的向團隊提出了一個問題,聽到這問題大家都眉頭一皺,覺得這有什麼好問的?答案本來就該是那樣,這不是再自然不過了嗎?但有趣的是,當下卻沒人能講清楚來龍去脈,代表大家還是有些慣性儀式化了,而沒去思考過每個設計背後要解決的問題與目的。
context 越異質,有時越能突破盲點。
最後也推薦一本好書:《經理人之道:技術領袖航向成長與改變的參考指南》,算是近年來對軟體公司、職能養成整理地非常非常好的一本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