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類
blog

加班?你因此達成目標了嗎?

最近蠻常跟一些輔導的客戶、coaching 的朋友聊到「加班」、「生產力/工作效率」、「改善」、「管理」的主題,我想趁機補充一下我個人的經驗與觀點。

身為一個產品開發人員:「想做更多」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本能。

Joey Chen

Ownership

我對產品有愛,對軟體開發有愛,尊重自己的專業,所以我在乎品質、在乎使用者、在乎後續團隊維護跟發展新功能的難易度。

在我的職涯中,其實我真的很少被「要求/請求」加班的,幾乎沒有過,倒是大部分都被勸:「不要太拼了,健康要顧。」

我並不是加班狂,我也不喜歡「被迫加班」。我只是對產品有愛,我對產品熱愛的程度勝過許多工程師、甚至產品經理。

我會花很多時間去解決、改善因目標管理導致的「加班決策」,我也會花很多時間去「改善達成目標的過程」,例如 do the right things 與 do the things right. (這看過我的開發環境設定、開發過程的朋友應該很有感覺)

不被要求加班的原因

為什麼我幾乎不會被要求加班,我覺得主要原因是:

如果我認同這次的目標,考量我們的限制,以增加工作時間當作手段是達成目標最有效果、限制取捨下最剛好的方案,不用人家要求,我也會做。因為我是負責解決問題的人,增加工作時間從來都是選項之一,只是不該這麼常用這個選項,如果很常加班來解決問題,那應該追本溯源,通常是目標管理有問題,從根源去改善。

如果我覺得這目標有問題、沒有對應的價值,或是有增加工作時間以外更好的方案選擇,「要求我配合加班,也沒用的。」

因為如果連目標的價值與重要性都無法說服我,那要我加班也只是在浪費時間罷了。

當然,這有個很大的前提:

  1. 我有 credit, 我很拼,戰功卓著。
  2. 我在能力跟態度上沒有任何問題,因為我也是那個想把產品做到最好的人。
  3. 我說得出理由,而且通常可以讓 stockholders 理解原因與其他提案。

我是絕不為了大家都加班、專案很趕、公司文化而選擇加班的。那種做做樣子的行徑,實在太浪費青春了,青春最貴。

我們要的是解決問題、持續改善、價值優先,而不是形式、執著於過程一定得怎麼做。

最後拉桿拉回來一下,透過加班、欠債來獲得短暫性的市場價值跟競爭優勢,是一個很強力的武器,要好好善用,並透過其他配套(絕不是啥補休、加班費、獎金之類的毛)消除其副作用,這也是團隊的一種能力之一。

死亡迴圈模式

每回我去輔導新客戶的時候,都會觀察一下他們的現狀。很多時候都會看到同一種模式,例如當需求單位提出需求時,問及時程時,這樣的對話就會出現:

團隊:「這個什麼時候要?」

需求單位/PO/PM:「越快越好,盡快處理。」

團隊:「恩……好吧,我盡量趕給你,我盡力做。」

當需求單位與交付團隊陷入了「盡快、盡力」的模式,通常就代表他們沒轍了,他們沒有其他方式可以改善現況了,所以只能用這種阿 Q 式、苦工式的方式來說明,我們都盡力了,但最後東西要嘛還是 postpone,要嘛就是品質低劣。

這樣的對話說明了產品團隊協作已經毫無章法,大家都忙到沒空改善了,就是做做樣子(而且是真的很辛苦的做做樣子)、領領薪水。然而這就是陷入死亡迴圈的路上了。

結論

目標導向,加班才能達到目標跟解決問題時,一定要反思,問題背後的問題。

如果目標是有意義的,很多對產品有愛的,他根本不在乎工時的,在乎的是產品好不好用、有沒有價值。

如果目標是沒意義的,說服不了人的,那個一味要大家加班趕工的 manager 通常就是整體的瓶頸所在,改善的第一要點:找到瓶頸改善瓶頸

把時間花在改善上,而不是趕工上。

Joey Chen

用時間換錢、用錢換時間、用時間換時間、用時間換大量的價值。

最後補上一個對找人的忠告:

  1. 不要找那些需要你要求加班的人,要找對產品、團隊有愛的人。
  2. 不要找只能增加工時才能增加產出的人,要找可以縮短團隊工時、讓團隊能夠創造更多價值和影響力的人。
  3. 不要找那些很在乎加班情況、補休/加班費的人,要找那些在乎產品 discovery/delivery 的人,授權給他們、因為他們自律,所以給他們自由,因為你找不到比他們更愛這產品的人。

當每次需要以加班為手段來達成目標跟解決問題時,一定要記得復盤一下,這代表我們肯定還有一些地方值得改善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